讀特客戶端·深圳新聞網2022年4月11日訊(記者 張玲 林恒鑫)深圳市人大代表張弢是廣東金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,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,他關注如何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。2022年4月11日,覃偉中市長在深圳市人大七屆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,要“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綜合機制,依法及時就地解決人民群眾合理訴求”。兩周前,深圳剛剛通過《深圳經濟特區(qū)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,為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。張弢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深圳還需要出臺具體的規(guī)則或指引讓《條例》落地。
首先要細化中立評估機制。中立評估是深圳的創(chuàng)新,能夠提高和解調解的成功率,降低爭議解決的成本,減少爭議解決的時間。細化中立評估機制,就要對中立評估的主體資質、運行規(guī)則以及經費保障等進行詳細規(guī)定。
其次要強化行政調解工作,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初始階段。張弢認為,行政機關具有公信力強等先天優(yōu)勢,行政調解大有可為。
與此同時,還需要優(yōu)化財產保全銜接機制。張弢代表分析說,由于溝通不暢、信息缺失、程序不理順等原因,現(xiàn)有的仲裁財產保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;另一方面,《條例》第75條創(chuàng)新性的規(guī)定了行政機關和調解組織在調解期間可以申請財產保全,這同樣對高效合理的銜接機制提出了需求。
張弢告訴記者,《條例》即將于今年的5月1日起施行,時間緊迫,有必要及時開展系列普法宣傳活動,引導市民理性表達,妥善解決合理訴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