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生在講解紅樹林生態(tài)模型。受訪單位供圖
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3日訊(深圳晚報記者 王宇 實習生 秦悅) “這是我們模擬的紅樹林!這個智能水槽能自動澆水,還能檢測水量!”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(南山)第二實驗學校三(1)班的馬譽恩在自己參與制作的模型前,一邊熟練操作,一邊向同學講解。他身前的紅樹林模型吸引著眾人目光——紅樹林區(qū)域被精細復刻,無人機和傳感器裝置點綴其間,孩子不時發(fā)出“哇”的驚嘆聲。
近日,南科大二實驗舉行“十載風華·智創(chuàng)未來”——學生創(chuàng)新學習成果路演活動第一場?;顒雍w科學探究、生態(tài)實踐、文化傳承等領域。
每周半天,知識“活”了起來
作為“每周半天計劃”的試點學校,該校基于學校十年的統(tǒng)整項目課程經驗,充分利用社區(qū)及大學資源,共同打造“每周半天活動課程”。活動上,三年級的學生基于學習的主題《一棵樹的價值》,向來賓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。
展臺前,三(5)班的王許澄拿起被撕碎的濕紙巾攢成一團,用藍色和綠色墨水滴在紙團上,裝飾成地球,再抓起一把奇亞籽,均勻地涂在濕紙團上?!啊N子地球’就做成了?!鄙狭艘粚W期的每周半天計劃課程后,王許澄對自然生態(tài)有了更深的認識?!拔覀兏蠋熃佑|大自然后,感覺很多知識都活了起來?!蓖踉S澄稱。
南科大二實驗行政事務部主任、“每周半天計劃”負責人羅媛媛介紹,學校通過跨學科學習、AI賦能的新型學習模式,讓學生學會以合作探究、實驗操作、社會實踐等方式解決問題。
在上個學期的每周半天計劃中,學校組織孩子前往深圳灣、紅樹林、園博園、塘朗山等地,讓他們學習、了解深圳以及學校周邊的植物多樣性?!昂⒆釉谔剿髦校軌蛱嵘兴季S、創(chuàng)造能力,同時能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發(fā)現(xiàn)、探索問題,培養(yǎng)了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實踐探究的科學精神?!绷_媛媛表示。
課程改革,撬動學校系統(tǒng)變革
今年是南科大二實驗建校第十年,也是該校在統(tǒng)整課程探索道路上的第十年。自2015年建校起,該校便開始實施統(tǒng)整項目課程。2019年,學校把PBL(項目式學習)嵌入到統(tǒng)整項目課程中,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基于問題的深度學習,推進PBL常態(tài)化全員實施。
南科大二實驗校長唐曉勇表示,學校建校十年,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,撬動學校系統(tǒng)性變革,聚焦兒童的創(chuàng)造力培養(yǎng),讓探究成為兒童的生命底色。這正是AI時代最需要的人才的核心素養(yǎng)。“十年里,我們一直在堅持,堅守中,老師得到了發(fā)展,孩子的探究力和創(chuàng)造能力也提高了,能以創(chuàng)新者的姿態(tài)走向未來?!碧茣杂路Q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