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,爸爸媽媽紛紛從手工“白癡”成了手工“達人”,沙畫、水果拼盤、彩泥、便當,經(jīng)過幼兒園手工作業(yè)的歷練,家長們都被培養(yǎng)成“全能超人”了。不光是爸爸媽媽,有時候連家里老人也要充壯丁。近日,一位媽媽用洗衣液桶制作的大象引起圍觀。
不少網(wǎng)友紛紛曬出自己的“巔峰之作”:
市民李小姐給兒子做的“海底世界”,海草與海魚齊飛,美人魚的出現(xiàn),體現(xiàn)了海底世界物種的多樣化。
鄉(xiāng)村小學一家長給孩子扎了條龍,看著栩栩如生的樣子,只能感嘆一句:村里的稻草都沒能躲過手工作業(yè)。
還有花大幾個小時做房子的家長,看這情況,手上沒點活兒還不行了。
其實做手工,考驗的是孩子家長的靈巧程度。有的不僅力能扛鼎,還能純手工造鼎。
鼎都能做?考慮自己開個班吧。
沒有動手能力的,貼個花都費勁。
做手工作業(yè),最怕的就是好不容易做好,老師來一句:主題錯了。
每當做作業(yè)之時,就是家長大顯神通之際。
當娃在臨睡前,悄咪咪地告訴你:媽媽,老師讓我們帶50根雪糕桿,明天就要哦~
你會怎么做?是連夜吃雪糕,還是熱水洗冰棍?
當貼畫需要瓜子皮……只能現(xiàn)嗑。
當手工作業(yè)是做“玩偶”,
要是接娃放學回家,看到好多家長在撿樹葉樹叉,那是手工作業(yè)又來了。
如果十個家長有九個在刨南瓜,那就是幼兒園要過萬圣節(jié)了。
所以說,娃一旦上了幼兒園,就得有時刻準備好手工材料的覺悟。另外,別管家里多大,請收拾出來一個雜物間。
人到中年,往往覺得沒有什么能難倒自己。
老師:明天帶兩根20厘米的細鐵絲。
老師:除四害要交老鼠。
這樣令家長“聞風喪膽”的手工作業(yè)真有必要存在嗎?
家長費盡心思找材料想創(chuàng)意,孩子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?
網(wǎng)友認為:手工作業(yè)就是給家長留的
半月談曾撰文《作業(yè)傍上形式主義?家長給折騰瘋了!》,認為這些“別出心裁”的作品背后,是不少家長內(nèi)心的無奈哭喊:“快被小學老師折騰瘋了!”當技術化、套路化的作業(yè)逐漸淪為另一種形式主義,教育界應引起警惕。
關于手工作業(yè),你怎么看?
資料來源:微博、人民視頻、搜狐、新華社、半月談
校審:李曉蕾
資料整理:施冰冰 劉詩瑾 黃春才